“行通济”四上央视传递正能量
佛山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所有者所有,转载如有侵权,烦请告知删除!
佛山新闻网讯 记者吴碧霞综合报道 “行通济,冇闭翳”,一年一度的“行通济”民俗活动于昨日如期进行,当日共有73万市民参与“行通济”活动。12日晚,央视《新闻联播》报道了佛山元宵夜行通济的盛况。
佛山向全国传递慈善正能量
《新闻联播》报道中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佛山始源于明末清初的民俗活动“行通济”,元宵节当日,四面八方的人拿着寓意转运的风车以及谐音“生财”的生菜,走过通济桥。报道指出,今年的“行通济”在保留传统文化同时,还加入了慈善的元素,佛山市民纷纷在“行通济”的过程中,献出自己的爱心,让佛山正能量随着新春的祝福,向全国各地传递开去。
佛山73万人“行通济”惹全国媒体关注报道
据统计,今年佛山元宵夜总计有73万人“行通济”,如此盛况也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关注。除了央视《新闻联播》外,央视二套《第一时间》、央视十三套《新闻直播间》,以及人民日报、中央电视台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、新华社、南方日报、广东卫视、上海东方卫视、江苏卫视、广州日报、腾讯、新浪、网易等多家主流媒体纷纷聚焦佛山,以现场直播、现场连线、特别节目、专题报道等形式,给全国观众介绍佛山年俗,送去来自佛山的元宵祝福!
中央电视台
2月12日央视1、2、13套对佛山闹元宵行通济进行了聚焦报道,赶紧点开视频看一下吧。
CCTV2《第一时间》栏目
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《新闻三十分》栏目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《新闻直播间》栏目元宵节当日,中央电视台记者在行通济现场进行报道。央视记者站在通济桥上向全国观众介绍:走过通济桥,祈求来年平安顺利,是正月十五这一天佛山人必须要进行的一项祈福活动。行通济讲究从北到南,不能往回走。拿着风车走过通济桥,寓意着来年时来运转,一帆风顺。
央视介绍,除了风车,佛山市民行通济桥还要拿着生菜和风铃。生菜谐音“生财”,预示着来年财源滚滚。行完通济买棵生菜带回家,也有“招财归家”的意义;而风铃预示着今年走完通济桥后会招来福音。
央视还介绍了行通济的文化渊源:通济桥曾是佛山的商贸要道,佛山人在过完年之后,要经过通济桥出外做生意,后来逐渐衍生出“行通济,无闭翳”的习俗。大家行过通济桥之后,就意味着过年结束,开始新一年的工作。
本网记者采访央视记者陈旭婷
昨日,央视记者陈旭婷在接受佛山新闻网采访时表示,今年是她第一次参加行通济的报道,感到非常兴奋。“看到每一位走上通济桥的市民脸上都洋溢着笑容,并怀揣着对新一年的祝愿,感觉到佛山这个民俗盛事真的可以给佛山市民带来很多的快乐。”她也希望大家和自己新的一年都能够走过通济桥,全年“无闭翳”。
新华网
2月11日晚,新华网无人机航拍行通济人流通过通济牌坊时的情景。拥挤的人群、转动的七彩风车、鲜绿的连根生菜,还有那句历久不衰“行通济,冇闭翳”的口号,都寄托着佛山人对新一年的期望与美好的祝愿。
点这里看:新华网航拍数十万佛山市民行通济闹元宵
东方卫视
昨日,上海东方卫视也现场连线佛山,把镜头聚焦到行通济。点这里:看东方卫视精彩报道内容
报道指出,除了舞狮子,广东佛山元宵节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。佛山有一句俗语叫做“行通济,无闭翳”,说的就是在正月十五这一天,家家户户都要提着生菜、举着风车走一下通济桥,祈福来年平平安安、顺顺利利。
节目现场连线了正在通济桥的佛山电视台记者。记者向全国观众介绍,行通济是佛山人的一个美好的祈福习俗,每年都会有几十万人一起来行通济桥,大家举着风车、提着生菜,期盼来年平安顺利。
主持人介绍,经过这么多年,行通济这一民俗活动已经有了新的时代含义,从最开始的单纯个人祈福行为,到现在已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,变为一个充满大爱、充满团结的活动。很多慈善组织和社会团体都自发地组成方阵来行通济,他们向困难群众筹集善款的同时,也向社会传递着大爱。
此外,广东卫视、江苏卫视等全国各大省级卫视频道也报道了佛山行通济。
网络直播
此外,南方日报、新浪、网易等也均在各自的门户网站、官方微信、APP客户端上直播佛山行通济。现代的“互联网+”元素也融入到传统的行通济民俗中,网民只要通过手机,便能获得全方位多角度的行通济资讯。
“南方+”客户端直播行通济
新浪网直播行通济
网易新闻客户端播行通济
(责任编辑:王嘉滢)
——佛山翻译公司
译声佛山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,译声佛山翻译公司秉承“诚信 专业”的服务理念,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翻译服务。了解更多信息:请直接致电:400-600-6870咨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