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樵《香云纱》纪录片今明两天亮相央视
佛山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所有者所有,转载如有侵权,烦请告知删除!
珠江时报记者报道:作为广东丝织行业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创举,“香云纱”的历史记忆和传承一直备受社会关注。今明两天,以“引发对香云纱织造工艺的保护”为主旨的纪录片《香云纱》在中央电视台第九套节目陆续播出。
香云纱又称莨纱,本名“响云纱”,是一种用广东特有植物薯莨的汁水浸染桑蚕丝织物,再用珠三角地区特有的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河涌淤泥覆盖,经日晒加工而成的一种昂贵的纱绸制品。由于穿着走路会“沙沙”作响,所以最初叫“响云纱”,后人以谐音叫做“香云纱”。
“很长时间以来,各方对香云纱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它的后半部分工艺,即晒莨染整工艺,而对它的前半部分工艺即织造技艺的研究极少。自2011年起,方志办多次深入香云纱的发源地西樵镇民乐村考察研究,探究香云纱的身世之谜,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、分析考辩,香云纱的身世日益清晰。”南海区档案局地方志科科长张莹介绍。而这部《香云纱》纪录片,以真实场景还原的方式,全景式揭秘了香云纱生产的全过程。
全片分为上、下两集,每集25分钟。上集拍摄选址顺德伦教,揭秘了香云纱的制作工艺,于今天凌晨3:25首播;下集拍摄选址南海西樵,揭开了香云纱神秘的出生地的面纱,并试图还原香云纱织造技艺的构成基因,于明天凌晨3:25首播、凌晨4:20及上午9:12重播。
张莹介绍,香云纱之所以在南海西樵诞生,不是偶然的,而是南海西樵、九江一带良好的自然环境、悠久的桑蚕丝织业及南海开放的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的。但由于种种原因,这项古老的技艺一度面临传承和保护困境,脚踏手拉丝织机逐步淘汰。
如今,香云纱制造技艺的传承又有了新希望,中断了30多年传统香云纱织造机器又重现。2011年起,南海区香云纱非遗传人冼达峰联合西樵民乐村的张绍锦、张绍均等四兄弟,寻找30多年前停产的提花木织机零件和工人,希望将当年的生产工艺再现在世人面前。2013年,两台高约3米、手工操作的传统香云纱提花织布机展现,复原的织布机一天可织8米纱。
(责任编辑:黎小文)
——佛山翻译公司
译声佛山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,译声佛山翻译公司秉承“诚信 专业”的服务理念,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翻译服务。了解更多信息:请直接致电:400-600-6870咨询。